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有好制度才能孕育职业工人
时间: 2014-03-06 10:28:05     来源: 上海残疾人职业技术能手俱乐部

上海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现状,牵动着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一线职工代表的心。如何才能培育更多合格的“上海工人”,李斌、徐小平、沈志刚等代表纷纷建言献策。在他们看来,只有好制度才能孕育出“职业工人”。

李斌:光靠企业自觉远远不够

      作为“蓝领英雄”的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李斌无论走到哪里都念念不忘“技术”两个字。今年,李斌又一次把目光聚焦上海制造业的前途,“上海真的需要大力培育 职业工人。”  什么是“职业工人”?李斌说,这是西方制造业的新概念,“一辈子把当工人作为一项事业来追求和奋斗,在美国,工人就是一只令人骄傲的饭 碗,工人中的精英过着比白领更为体面的生活。”李斌表示,相比西方,上海现在不是优秀工人活的体面不体面的问题,而是这一群体太稀少,高端蓝领的短缺已经 影响到了上海产业转型的成败。

  好的工人是需要一方水土精心培育的。在李斌看来,如今这样的水土也生存不易。在他所在的液压泵厂,技师培训依靠李斌技术学院,但放眼整个上海,像这样 的高级技师培养摇篮则寥寥无几。“关键是我们缺乏整体的培训规划,光靠企业自觉远远不够。”李斌说,只有好制度才能孕育出“职业工人”,在这方面政府应当 承担主要的责任。

沈志刚:教育投入向职教倾斜

      作为流体力学方面的专家,沈志刚代表曾经在德国留学5年。“回来后我就一直在反思,为什么这个国家可以有那么庞大的现代制造业体系?答案是,德国举国办职业教育的制度强有力地支撑了它的产业发展需求。”

  沈代表告诉记者,德国具有非常完善的职业培训和教育布局,政府提供各种政策上的支持,有些甚至是强制性的。德国的小学只有4年,小升初时有三种升学渠 道,一种是进入5年制的国民中学,毕业后升入职业技术学校;第二种是进入7年制的实用中学,升学方向是高职高专;第三种选择是进入9年制普通中学,毕业后 进入本科,这部分学生仅占15%。“也就是说,只有不到两成人有机会念大学本科,大多数通过专业培训成为技术工人。”但他强调,进入技校和念本科的收入水 平是一样的。

  沈志刚说,上海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一直是全国最重要的技术培训基地,那时候“上海制造”驰名全国,“八级工”是各行各业中的香饽饽,那一代工人中不 乏优秀的大学生力量的充实。而近年来,尽管上海制造产业在膨胀,但新一代工人的专业素养却大不如前。归根结底,曾经傲视全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被合并、削弱、 边缘化甚至瓦解,大规模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结果却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每况愈下。

  同时,近年来新建的一些职业学院也因缺乏实训平台而日益显现出发展短板。“缺乏企业背景和有实践经验的技师作为师资,职业学院的课程只能流于从理论到 理论。”沈志刚建议,目前法律明确规定教育投入必须占GDP总量的4%,每年总额投入高达2万亿,完全可以承担起这一重担。他认为,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也到 了必须创新的时候,“应当支持企业和高校建立联合体或者董事会,高度整合市场和教育资源,让教育和就业真正融为一体,譬如搞订单式培养。”

  徐小平:建技能档案解决埋单尴尬      被称为当代蓝领“逆袭”成功范本的徐小平代表告诉记者,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飞跃,首先要解决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性问题,“而现在,技 能型人才短缺就是这个瓶颈口。”他指出,以装备制造业为例,问题在于制造精度上难以突破,可归纳为4+1短板(即材料热处理、精细加工、精细装配、精细检 测,加上一项精细传感器的研发能力),这是当今中国装备制造业明显的弱点,必须加以高度关注。核心问题是4+1中的4项工作都离不开高技能人才。

  突破4+1短板,上海技师需要一个更大的学习平台。徐小平说,他接触到一些有深造进修想法的技师,由于企业不支持、不愿提供经费资助而只能作罢。而企业不愿承担技师培养责任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被跳槽”。

  如何打通技师深造培训之路?徐小平建议,由政府统一承担培训职责,为每一名有证书的技工建立技能档案,对企业实施“谁用人谁埋单”的政策,每聘用一名 技工,企业都向政府支付适当的培训费用,而技师在任何企业工作的经历都将被记录在册,并按照一定的分值累计,积分越高的技师,企业承担的费用相当越高。徐 小平认为,建立技师技能档案的职责,可以由人保部门来承担和跟踪实施。

郑惠强:加大外来从业者培训力度

      如何更有效地加大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力度,使其具备创新创业的基本技能和文化素养?在本届“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郑惠强递交相关提案,指出想要缓解经费不足,可以尝试建立职业教育投资专项基金。

  郑惠强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外来务工人员更加注重个人职业发展和价值体现。但他们收入普遍较低,依靠自身力量提升职业技能和文化知识的经济基础 较为薄弱,而受职业教育培训法律法规缺乏、专项资金不足等因素影响,系统、全面、广覆盖的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并未建立。他指出,应该把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教 育规划与城镇化规划同向并举。划拨一定经费专门用于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教育。对于公益性职业技能教育,可以采取政府制定法律强制企业主缴纳培训税方式 缓解经费问题。对于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雇佣单位应承担大部分培训费用,可以直接购买职业培训名额,也可以提供培训所需设备。接受职业教育的个人也 应承担部分费用。此外,尝试向社会广泛筹集资金,建立职业教育投资基金。

  另外,应制定有关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教育方面的法律,建立健全就业准入制度,对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从制度上予以强制。加强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规范和引导等级资格证与工资待遇等挂钩,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接受职业教育带来的经济效益。


文章来源:http://www.labour-daily.cn/ldb/node13/node18/u1ai182436.html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 
相关文章:
有好制度才能孕育职业工人
明天,我们如何叫响“上海工人”称号